2009法律硕士联考(综合课)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2009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考真题与解析
综合课试题
综合课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1-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概念中,属于客体概念的是( )
A.原告
B.人民法院
C.动产
D.不可抗力
2、下列关于英美法系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是( )
A.英美法系又可以称为法典法系
B.我国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属于英美法系
C.英美法系国家中,有些国家实行不成文宪法制
D.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律源于罗马法
3、法律规定了人们的一定行为模式,从而为人们的交互行为提供了一个模型.标准或方向。法律这一特征是指( )
A.法律的规范性
B.法律的普遍性
C.法律的确定性
D.法律的统一性
4、法学上,将法律实际实行的状态和成都称为( )
A.法律实施
B.法律实效
C.法律适用
D.法律实现
5、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与执政党政策的共同点在于( )
A.表现形式相同
B.指导思想相同
C.稳定性程度相同
D.实施途径相同
6、按照规则规定的模式不同,法律规则可分为( )
A.授权性规则和义务性规则
B.强制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
C.确定性规则和为委任性规则
D.调整性规则和构成性规则
7、刑法规定,叫哮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其在共同犯罪中所起到的作用处罚。这一规定属于法律构成要素中的( )
A.法律概念
B.法律原则
C.法律规则
D.技术性规定
8、下列关于资本主法律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资本主义发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意志的体现
B.资本主义法律都是在直接继承封建制法律的基础上产生的
C.资本主义法律具有超阶级性和超历史性
D.资本主义法律的核心作用是维护资本主义的私有制
9、下列选项中,属于法的维护阶段统治作用的是( )
A.维护人类社会的基本生活条件
B.调整统治阶级与同盟者之间的关系
C.保护全体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权利
D.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人身安全
10、下列关于法律的强制性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是( )
A.公法具有强制性,而私法不具有强制性
B.人们遵守法律主是基于对法律强制性的恐惧
C.法律对于统治阶级内部的成员没有强制性
D.法律的强制性是法律发挥作用的最后保障
11、依照人的认识阶段不同,可以将法律意识分为( )
A.占统治地位的法律意识与不占统治地位的法律意识
B.群体法律意识与社会法律意识
C.法律心理与法律思想体系
D.职业法律意识与非职业法律意识
12、法律与道德相比较而言,下列表述能够成立的是( )
A.法律的要求跟高
B.法律范围产生的更早
C.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范围更广
D.法律规范的内容更加具体和明确
13、下列关于我国法律监督体系中审计监督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审计监督俗语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B.审计监督是检查监督的一种方式
C.审计监督是一种专门的行政监督
D.审计监督在本质上属于社会监督
14、下列关于我国发的溯及力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刑法在溯及力问题上采用从新兼从轻的原则
B.行政法在溯及力问题上采用从旧兼从轻的原则
C.民法在溯及力问题上采用从新的原则
D.法治的一般要求是新法不具有溯及力
15、下列关于法律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社会成员对法及法律现象的共同看法不属于法律文化的范畴
B.法律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民族法律调整所达到的水平
C.法律文化包括现行法律实践中一切因偶然因素而变化的部分
D.法律文化的多样性,阻碍了不同法律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传播
16、在资本主义宪法原则体系中,处于核心和主导地位的是( )
A人民主权原则
B.基本人权原则
C.法治原则
D.权利制衡原则
17、最早以宪法修正案的方式对宪法进行调整和完善的国家是( )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中国
18、按照法国思想家西哀耶士的观点,制宪权的主体是( )
A.国民
B.立法机关
C.制宪会议
D.宪法起草机关
19、在宪政实践中,有特定机关对立法进行审查并处理的制度是( )
A.行政诉讼制度
B.审判监督制度
C.法律监督制度
D.违章审查制度
20、根据我国2004年宪法修正案的规定,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制度是( )
A.人权保障制度
B.劳动保障制度
C.社会保证制度
D.文化保障制度
21、与西方会议制度比较,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特点的是( )
A.两院制
B.代表的专职制
C.人民代表大会的全权制
D.代表任期的现任制
22、在政党关系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体现为民主党派的( )
A.政治指导
B.政治领导
C.组织领导
D.思想领导
23、下列关于我国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是( )
A.我国是由若干普通行政单位和自制单位组成的统一国家
B.我国的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体现了权利的横向配置关系
C.我国采用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是由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
D.我国各个地方行政单位享有的权利属于“剩余权利”
24、根据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有权决定县.自治区.直辖市设立的国家机关是(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国务院
D.民政部
25、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划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这一规定始于( )
A.1954年宪法
B.1975年宪法
C.1978年宪法
D.1982年宪法
26、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境内的土地和自然资源属于( )
A.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所有
B.国家所有
C.个人所有
D.法人所有
27、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高原则是( )
A.工人阶级的领导
B.工农联盟
C.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D.统一战线
28、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保障是( )
A.坚持以宪治国
B.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C.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D.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9、选民对公布的选民名单有不同意见的,可以向选委会提出申诉,选委会对申诉的意见作出处理意见的期限是( )
A.2日内
B.3日内
C.5日内
D.10日内
30、根据我国现行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我国的兵役制度是( )
A.自愿兵役制度
B.义务兵役制度
C.义务兵役制与志愿兵役制相结合,以义务兵役制为主
D.义务兵役制与志愿兵役制相结合,以志愿兵役制为主
31、1997年10月我国政府签订的国际人权公约是( )
A.《世界人权宣言》
B.《联合国宪章》
C.《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
D.《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32、颁布《重法地法》的朝代是(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33、按唐律规定,不同国家的外国人在唐朝管辖的地域内相犯,审判时应依据的法律是( )
A.唐律
B.原告所属国法律
C.被告所属国法律
D.在当事人所属国法律和唐律中选择其一
34、西周时期的借贷契约称为( )
A.傅别
B.契卷
C.质剂
D.出举
35、中国古代婚姻法律中的“三不去“制度是对丈夫修葺的限制,其中”以更三年丧“是指妻子在夫家守过三年孝。妻子为之守孝的对象是( )
A.丈夫
B.公婆
C.自己的父母
D.夫家的祖辈
36、《唐律疏议》编纂工作的主持者是( )
A.长孙无忌
B.魏征
C.陈群
D.武则天
37、我国上古史料典籍中的“眚”是指( )
A.惯犯
B.偶犯
C.故意
D.过失
38、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法典是( )
A.《开皇律》
B.《大明律》
C.《宋刑统》
D.开元律》
39、秦朝的法律形式中,司法机关判案的成例是( )
A.决事比
B.封诊式
C.指挥
D.廷行事
40、清末司法改革后,全国的最高审判机关是( )
A.大理院
B.大理寺
C.法部
D.刑部
41、下列选项中,规定实行地方自治的宪法或宪法性文件是( )
A.《中华民国宪法草案》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1923年《中华民国宪法》
D.《钦定宪法大纲》
42、在汉文帝是三年的刑制改革中,用于替代鯨刑的刑罪是( )
A.笞三百
B.笞五百
C.弃市
D.髨钳城旦舂
43、按照唐律中有关“共犯罪“的规定,对共同犯罪中从犯的一般处罚标准是( )
A.与首犯同等处罚
B.减首犯一等处罚
C.减首犯二等处罚
D.减首犯三等处罚
44、元朝法定的强奸幼女罪中,“幼女”的年龄是( )
A.八岁以下
B.十岁以下
C.十二岁以下
D.十四岁以下
45、明确提出“首恶比办,胁从者不问,立功者受奖”这一刑事法律原则的文件是( )
A.《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B.《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C.《华北人民政府施政方针》
D.《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
二、多项选择题(46-63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46、与司法活动相比,执法活动的特征有( )
A.主动性
B.单方面性
C.终极性
D.中立性
47、下列属于我国法律跪地呢不过的免责条件或情况的有( )
A.实效免责
B.不诉免责
C.正当防卫免责
D.自首立功免责
48、马克思主义法学与以往法学的主要区别有( )
A.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
B.承认经济以外因素对法律的影响
C.认为发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D.否认新法与旧法之间的继承性
49、下列关于法律与国家的关系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有( )
A.法律是国家存在和发展的政治基础
B.法律决定国家的性质
C.法律保障国家只能的实现
D.法律确认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
50、下列关于法律解释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有( )
A.法律解释一般有待处理的案件引起
B.法律解释是一个客观的过程,不具有价值取向性
C.并不是所有的法律解释都具有法律效力
D.法律解释有时可以引起弥补立法不足的作用
51、下列关于法理学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是( )
A.法理学与部门法学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B.法理学为部门法学的研究提供了立场.观点和方法
C.法理学属于应用法学和国内法学
D.法理学只研究现行有效的法律规范
52、在我国现行宪法中,既表现为权利又表现为义务的一剖( )
A.平等权
B.劳动权
C.受教育权
D.言论自由权
53、下列关于我国居民委员会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居民委员会对居民会议负责
B.居民委员会受上级政权机关的领导
C.居民委员会是最基层的一级政权机关
D.居民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5至9人组成
54、我国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强调实质平等,具体体现为( )
A.农村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人大代表的人口数
B.全国人大代表中每一个少数民族至少有有一名代表
C.凡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享有选举权
D.精神病患者也享有选举权
55、公民甲因涉嫌犯罪,有关机关欲搜查其住处。根据我国现行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应当遵循的法定程序包括( )
A.由公安机关执行
B.经人民法院批准
C.有相关的证人在场
D.工作人员应当出示搜查证见
56、根据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国务院的法规制定权表现为( )
A.制定法律
B.制定行政措施
C.制定行政法规
D.发布行政决定和命令
57、根据我国现行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罢免案必须符合的法定条件有( )
A.只能针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任免的人选范围
B.必须有10名代表联名
C.必须说明罢免的理由
D.采用书面形式
58、根据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对宗教信仰自由的限制表现为( )
A.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的活动
B.不得利用宗教进行损害公民身体健康的活动
C.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D.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59、我国保护华侨适用的方式有( )
A.法律途径保护
B.政治庇护
C.外交途径保护
D.经济手段保护
60、下列选项中,属于《唐律》篇目的有( )
A.职制
B.贼盗
C.捕断
D.户婚
61、下列选项中,属于汉朝法律规定的罪名的有( )
A.阿党附益
B.见知故纵
C.酎金
D.奸党
62、下列关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内容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则
B.立法权由参议院和众议院共同行使
C.以临时中央裁判多作为行使最高司法权的机关
D.以英国的国家制度为蓝本,确立中华民国的基本政治体
63、《大清新刑律》附加的《暂行章程》规定的内容包括( )
A.无夫妇女犯奸,构成犯罪
B.对尊亲属有犯,不得适用正当防卫
C.加重卑幼对尊长.妻对夫杀伤等罪的处罚
D.减轻尊长对卑幼.夫对妻杀伤等罪的处罚
三、简答题(64-66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64、简述法律事实的含义和特征。
65、简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利和义务。
66、简述南京国民政府法律体系的主要构成。
四、分析题(67-69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
67、材料1: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干涉。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干涉。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依靠人民的支持,经常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联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2:最高人民法院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下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受上级人民法院的监督。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
材料3: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最高人民检察院领导地方各级人名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上级人民检察院领导下级人民检察院的工作。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
请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法理学知识和原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中反映了我国法的适用中那一基本原则?
(2)该基本原则的内容和要求是什么?
(3)结合材料分析如何正确适用这一原则?
68、2004年1月,某村民委员会进行换届选举。投票结束后,39名村民以有候选人在选举前给他们发钱为由,向县政府反映此次选举涉嫌贿选,要求调查。县政府据此派出联合调查组,经调查后出具书面答复,认为该村选届换举不存在贿选,确认选举结果选举有效。
请结合宪法学的知识和原理,以及我国现行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
(1)县政府关于选举结果的确认行为是否合法?为什么?
(2)村民如果认为村民委员会选举有问题,应当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
69、朝审原于明天顺三年,令每岁霜降后,但有该决重囚,三法司会同公.侯.伯从实审录。秋审亦原于明之秦决单,冬至前会审决之。顺治元年,刑部左侍郎党崇雅奏言:“旧制凡刑狱重犯,自大逆.大盗决不待时外,余俱监候处决。在京有热审.朝审之便,每至霜降后方请旨处决。在外直省,亦有三司秋审之列,未尝一丽死刑辙弃于市。望照例区别,以昭钦恤。”此有清言秋.朝审之始。翤后逐渐举行,而法益加密。初制分情实.缓决.矜.疑,然疑狱不经见。雍正以后,加入留养乘祀,区为五类。
——《清史稿》卷一百四十四《刑法三》
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知识和理论,分析上述文字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何为秋审?其历史渊源是什么?
(2)试分别说明秋审案件的五种处理方式。
(3)清朝秋审制度的主要作用体现在那些方面?
五、论述题(70小题,15分)
70、结合实际,论述我国法律监督的现实意义。
要求:观点明确,说理充分,条理清晰,语言规范.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