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学_第1章名词解释
1、宪法的渊源 【1+1】
①、概念:宪法的渊源即宪法的表现形式,体现了宪法范围的大小,受本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法律传统、政治力量对比关系以及政治需要等原因所决定。
②、宪法主要有以下渊源:成文宪法典、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宪法判例、宪法解释、国际条约。
③、我国宪法的渊源包括:成文宪法典、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宪法解释。
2、成文宪法典 【1+1】
①、概念:以法典的形式规定国家的基本制度和基本原则等重要内容。绝大多数国家是成文宪法国家。
②、宪法修正案:宪法修正案是宪法典的组成部分之一。
③、我国:成文宪法典是我国宪法的主要渊源。我国现行宪法包括1982年宪法文本及31条修正案。
3、宪法性法律 【1+1】
是指由普通立法机关依照普通立法程序制定或认可的、以宪法规范为内容的规范性文件。
4、宪法惯例 【1+1】
①、概念:宪法惯例是在长期的政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涉及有关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基本问题的、并由公众普遍承认具有一定约束力的习惯和传统的总和。
宪法惯例没有特定的法律文书表现形式,也不具有司法上的适用性,在成文法国家对宪法起重要的补充作用,在不成文宪法国家则是宪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我国:我国的宪法惯例包括:我国修宪多是由中共中央委员会向全国人大常委提出宪法修改建议,再由全国人大常委向全国人大提正式的修正案;全国人大会议期间,全国政协委员集体列席全国人大全体会议等。
5、宪法判例 【1+1】
是行使违宪审查权的普通法院或专门机构在适用宪法审判案件时形成的具有约束力的先例。
6、成文宪法 【1+2】
是指由一个或者几个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的宪法性法律文件所构成的宪法典,现代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宪法是成文宪法。特点是宪法规范明确、集中以及方便了解等,如美国1787念宪法。
7、不成文宪法 【1+2】
是指既有具有法律强制效力的宪法性法律文件、宪法判例,又有仅具有政治影响力的宪法惯例,而没有统一的宪法典,英国是实行不成文宪法的典型国家。
8、协定宪法 【1+2】
是指由君主与人民或民选议会进行协商共同制定的宪法。
9、原生宪法 【1+2】
是指直接产生于本国的立宪运动或者说根植于本国的具体历史条件,其内容大多具有本源性和首创性的宪法。如英国的议会至上体制、美国三权分立宪法体制、孙中山的五权宪法等。
10、规范性宪法 【1+2】
是指既在规范条文上,也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具有法律效力的宪法。
11、语义性宪法 【1+2】
又称标签性宪法,是指既不反映现实状况,也不起实际作用的宪法,只是为维护实际掌握国家统治权者的特殊利益,而将现有政治权力状况,按其原状予以形式化的宪法。
12、宪法原则 【1+3】
是指形成宪法规则和规制宪法行为之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稳定性原理和准则。
13、法治原则 【1+3】
14、人权(期末题,以防万一) 【1+3】
是指每个人作为人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人权是一个十分广泛的概念,基本人权包括生存权、发展权、人身自由权、政治权、经济社会文化权。在现代宪政国家,人权是评价政府存在和运行的主要标准之一。
15、宪法效力 【1+5】
是指宪法的法律强制性和约束力,是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对整个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进行调整所具有的最高法律效力。它体现为权威的最高性、覆盖面的广泛性和作用的原则性。
①、概念:宪法的渊源即宪法的表现形式,体现了宪法范围的大小,受本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法律传统、政治力量对比关系以及政治需要等原因所决定。
②、宪法主要有以下渊源:成文宪法典、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宪法判例、宪法解释、国际条约。
③、我国宪法的渊源包括:成文宪法典、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宪法解释。
2、成文宪法典 【1+1】
①、概念:以法典的形式规定国家的基本制度和基本原则等重要内容。绝大多数国家是成文宪法国家。
②、宪法修正案:宪法修正案是宪法典的组成部分之一。
③、我国:成文宪法典是我国宪法的主要渊源。我国现行宪法包括1982年宪法文本及31条修正案。
3、宪法性法律 【1+1】
是指由普通立法机关依照普通立法程序制定或认可的、以宪法规范为内容的规范性文件。
4、宪法惯例 【1+1】
①、概念:宪法惯例是在长期的政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涉及有关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基本问题的、并由公众普遍承认具有一定约束力的习惯和传统的总和。
宪法惯例没有特定的法律文书表现形式,也不具有司法上的适用性,在成文法国家对宪法起重要的补充作用,在不成文宪法国家则是宪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我国:我国的宪法惯例包括:我国修宪多是由中共中央委员会向全国人大常委提出宪法修改建议,再由全国人大常委向全国人大提正式的修正案;全国人大会议期间,全国政协委员集体列席全国人大全体会议等。
5、宪法判例 【1+1】
是行使违宪审查权的普通法院或专门机构在适用宪法审判案件时形成的具有约束力的先例。
6、成文宪法 【1+2】
是指由一个或者几个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的宪法性法律文件所构成的宪法典,现代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宪法是成文宪法。特点是宪法规范明确、集中以及方便了解等,如美国1787念宪法。
7、不成文宪法 【1+2】
是指既有具有法律强制效力的宪法性法律文件、宪法判例,又有仅具有政治影响力的宪法惯例,而没有统一的宪法典,英国是实行不成文宪法的典型国家。
8、协定宪法 【1+2】
是指由君主与人民或民选议会进行协商共同制定的宪法。
9、原生宪法 【1+2】
是指直接产生于本国的立宪运动或者说根植于本国的具体历史条件,其内容大多具有本源性和首创性的宪法。如英国的议会至上体制、美国三权分立宪法体制、孙中山的五权宪法等。
10、规范性宪法 【1+2】
是指既在规范条文上,也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具有法律效力的宪法。
11、语义性宪法 【1+2】
又称标签性宪法,是指既不反映现实状况,也不起实际作用的宪法,只是为维护实际掌握国家统治权者的特殊利益,而将现有政治权力状况,按其原状予以形式化的宪法。
12、宪法原则 【1+3】
是指形成宪法规则和规制宪法行为之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稳定性原理和准则。
13、法治原则 【1+3】
14、人权(期末题,以防万一) 【1+3】
是指每个人作为人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人权是一个十分广泛的概念,基本人权包括生存权、发展权、人身自由权、政治权、经济社会文化权。在现代宪政国家,人权是评价政府存在和运行的主要标准之一。
15、宪法效力 【1+5】
是指宪法的法律强制性和约束力,是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对整个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进行调整所具有的最高法律效力。它体现为权威的最高性、覆盖面的广泛性和作用的原则性。
相关阅读
热门阅读